首页 > 法治天地 【学习园地】“12•4”国家宪法日知多少?

【学习园地】“12•4”国家宪法日知多少?

时间:2023-12-05       来源: 政策法规科       字号:[ ]

问: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年设立?是哪一天?

答:2014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,是每年的12月4日。

国家宪法日(National Constitution Day)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、弘扬宪法精神、加强宪法实施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,而在每年的12月4日设立的节日。

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。2014年11月1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,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

问:2023年12月4日,是第几个国家宪法日?历次主题有哪些?

答:今年12月4日,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历次主题是:

2014年:弘扬宪法精神,建设法治中国。

2015年:弘扬宪法精神,推动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。

2016年:大力弘扬法治精神,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

2017年: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维护宪法权威。

2018年:尊崇宪法、学习宪法、遵守宪法、维护宪法、运用宪法。

2019年:弘扬宪法精神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 

2020年: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,大力弘扬宪法精神。

2021年: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。

2022年: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。

2023年:大力弘扬宪法精神,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。

问:宪法宣传周从哪一年开始?

: 2018年开始。

宪法宣传周是中央宣传部、司法部、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部署开展的宣传活动,2018年12月4日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是中国第一个宪法宣传周

2023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。活动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,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。重点宣传内容是: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、习近平文化思想,宪法,社会主义法治文化,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。

国家宪法日的由来

19549月20日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。

1982年12月4日,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。

2001年4月26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,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。

2014年10月23日,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,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。

2014年11月1日,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《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》,以立法形式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。决定明确了,全国各族人民、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、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、各企业事业组织,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,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、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,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。

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

设立国家宪法日,是一个重要的仪式,传递的是依宪治国、依宪执政的理念。

设立国家宪法日,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,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、普及日、深化日,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、宪法至上、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。

设立国家宪法日,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。权力属于人民,权力服从宪法。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,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。

宪法的基本知识

宪法的意义

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。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、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,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,有的还规定国旗、国歌、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,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,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,一切法律、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。

宪法的地位

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是保持国家统一、民族团结、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,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。

1.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,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;

2.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,否则无效;

3.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;

4.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;

5.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;

宪法的作用

1.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。

2.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。

3.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。

4.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。

宪法的重要性

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,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,全体公民、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、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、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,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、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。

宪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、人民的幸福和安宁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。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宪法,坚决维护和实施宪法。我国宪法规定了依法治国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,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,各项法律、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,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,必须予以追究,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。

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,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,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、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最重要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关系。在这个意义上,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,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,保持社会稳定,维护国家长治久安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)

198212月4日,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。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、法律权威、法律效力。全面贯彻实施宪法,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。全国各族人民、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、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、各企业事业组织,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,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、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,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。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,弘扬宪法精神,加强宪法实施,全面推进依法治国,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:

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。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。

弘扬宪法精神,建设法治文化

——写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

2023-12-03 09:46·新华网  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

新华社评论员

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。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,强化宪法意识,弘扬宪法精神,推动宪法实施,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,推进全面依法治国,推进法治中国建设,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。

守一而制万物者,法也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,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、布局法治、厉行法治,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、来推进,新时代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监督取得重大成效,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,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,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。实践证明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,增强宪法自觉,加强宪法实施,履行宪法使命,就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保障作用,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。

治国凭圭臬,安邦靠准绳。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,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。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,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。提高党依宪治国、依宪执政能力,必须把宪法实施贯彻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部实践中,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、内政外交国防、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,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,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。

天下之事,不难于立法,而难于法之必行。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,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。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,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,确保我国宪法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,确保我国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实施。要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,一切法律、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,一切违反违背宪法规定、原则、精神的法律法规规定必须予以纠正。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,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,确保宪法得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。

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,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。弘扬宪法精神,推进全面依法治国,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基础性工程。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、学习宪法、遵守宪法、维护宪法、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,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、权由法定、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,维护宪法权威。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,增强领导干部宪法意识,促进领导干部带头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,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,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、推动发展、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、应对风险的能力。要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,不断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的说服力、影响力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讲好中国法治故事,抓住青少年、网民等重点群体,抓宪法纪念、宪法宣誓、宪法教材建设等重点载体,抓学校、社区、媒体等重点阵地,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。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,注重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,促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治,用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的实践教育人民,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,做到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,不断增进全社会对宪法和法律的尊崇和信仰。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,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,必将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法治基础。